加一個人物,為什麼這麼難:給業主的故事結構說明(上)

在現有的劇情中間加一個人物進冒險團,到底為什麼這麼難?

「加一個人物」要做的工作,不只是「加上他」而已有時候稿件進行到一半,可能上頭主管下了指示、可能投資人的意志很堅定,在案件中出現加新角色的需求,這時候有跟創作者提過這件事情的承辦人可能會疑惑:

為什麼提這件事的時對方的反應那麼大?

如果要加的是佔劇情比例不到5%的小人物,比如某個武器店櫃檯小姐之類的,我想創作者八成不會跟你爭什麼,幾行字加上去就是了。

但會需要討論到「到底要不要加角色」,會牽扯到的就至少是配角等級的重要人物,這時候影響就大了。

其實不是對方特別想拒絕你,而是「加一個人物」的做法不像我們直覺想到的那樣。一般來說,我們直覺會認為,創造一個新角色就是設定好,把他放進現在的人物之間,中間讓他說說話就可以了。

可是故事創作不是這麼運作的。


如果故事裡有隻手槍,它就應該被發射。


——契訶夫,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

創作縝密的故事就像織毛衣

尤其是娛樂性越強的創作,整個作品中每個角色的定位、每段劇情都要儘量物盡其用——這有點像打毛衣,你一開始決定要用什麼顏色的線,然後讓各色毛線用特定的方式交織排列成圖案、花紋,最後成品才是一件花樣漂亮的毛衣。

一件好的毛衣,不會跑出多的線頭,也不會中間漏一個洞,它一定是綿密的每針都織好,每針收尾都一起收得漂漂亮亮。

故事劇情也是一樣,結構好的故事,也要隨著角色的腳步經歷一段一段劇情,讓角色收集適當的情報,並且角色們依這些情報做出合理的選擇,在每個角色的交互影響下一起走到一個合理、精彩的結局。

這聽起來有點抽象,但有實例你一定就清楚了:小紅帽故事裡,需要媽媽、小紅帽、奶奶、大野狼和獵人,他們都有各自的願望和各自採取的行動,這才成為了小紅帽的故事。

織毛衣時,會把每一根線都徹底安排好,故事也是

我們回到「物盡其用」這件事,塑造角色需要篇幅(通常反映在小說裡就是字數,而字數會影響成本),所以在沒有特殊需求的情況下,「一種角色」通常只會讓「一個人物」去擔任,比如小紅帽故事裡只需要一隻大野狼。

如果同樣的劇情發展裡,大野狼不是一隻,而是一群狼群,而「原本的大野狼」是他們的首領的話,故事依舊成立,但要一個獵人去打敗一個狼群可能不是很合理,所以原本的獵人也許會換成一組狩獵團。

而這樣的調整,如果只是想要說原本的小紅帽故事,那很容易變成:這個故事裡有可怕的狼群和一大堆獵人,但他們沒什麼戲份也不怎麼被提到,可能就出現了幾行字,然後劇情重點還是在小紅帽身上。

精簡、再精簡——我們會盡量只留必要角色

以前面改動小紅帽加入狼群的例子來說,觀察比較細緻的讀者甚至會直接回饋說「不知道那群狼出現到底要幹嘛,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描述牠們」。

為了避免篇幅上的浪費,為了不讓讀者覺得「這段好無聊」甚至不小心連帶覺得「這個作品好無聊」,我們就會像前面提到的那樣,會把功能類似或不需要特別區分的角色整合在一起。

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介紹角色的篇幅,也可以減少案子不必要的開支(畢竟多一些劇情量就是會多花一些錢)。


看到這裡你可能也有點累了,我先用「上篇」和你分享一般故事創作的情況,然後,我會在「下篇」跟你聊聊「增加角色」實際上是怎麼操作的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我按5下拍手,用行動贊助我,讓我得到一些LikeCoin換錢錢吧!謝謝你啦~